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第七屆珞珈史學博士論壇成功舉辦。論壇立足于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的學術特點,繼續以“新史料與新史學”為主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關西大學、美國堪薩斯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外二十余所知名大學的50位研究生和16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了論壇。受疫情影響,本屆論壇通過線上會議形式舉行。活動得到了學校及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
10月23日晚19點,在線上召開了論壇首場學術講座。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何元國教授主講“‘修昔底德陷阱’:一個站不住腳的概念”,講座通過對“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回顧,從修昔底德對伯羅奔尼撒戰爭原因論的看法入手,詳加闡述,對概念提出者、哈佛大學學者艾利森的觀點進行了辯駁,澄清了“修昔底德陷阱”的真實含義,為與會博士生提供了一個考鏡源流、博采眾長、辨析概念的學術示范。本次講座由歷史學院副院長謝國榮教授主持。
論壇開幕式于10月24日上午在線上舉行。歷史學院副院長謝國榮教授主持開幕式,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培養工作處副處長陳琛、歷史學院黨委書記劉禮堂教授分別致辭。陳琛副處長代表研究生院向大會的開幕表達了熱烈的祝賀,肯定了往屆論壇取得的成績和影響,對論壇的健康發展充滿期待。劉禮堂教授代表學院向參與論壇的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對論壇在疫情下仍能如期舉辦表示了感謝和祝福,并指出希望博士生能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敬畏中華文明,敬畏學術。
致辭結束后,全體與會人員通過線上形式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合照留念。
隨后,論壇進入分會場討論環節。本屆論壇共設置考古與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宋元史、明清史、近現代史和世界史五個分會場,共入選了由專家審核通過的50篇論文分赴相關分會場討論、評議。研討過程由與會者發言、評議嘉賓點評、自由討論等環節組成。
考古、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組由中山大學王曉真博士、清華大學祁萌博士擔任主持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李英華教授、毋有江副教授擔任點評嘉賓。與會博士或基于考古文物與出土文獻,或從傳世文獻出發,帶來了六場精彩的報告,點評嘉賓對與會博士的報告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會博士生也圍繞選題時空適用性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隋唐宋元史組由吉林大學盧修龍博士、清華大學帥克博士、復旦大學謝守華博士擔任主持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黃樓副教授、吳淑敏老師擔任點評嘉賓。與會博士或依靠石刻、墓志等新發現文獻為基礎,或持新的學術視角和觀點,闡發新意、別開生面。在論文著筆上,或從細微處入手探討政治大勢,或立足宏觀的時代背景探討軍事活動、人物關系和政治走向,展現了各位博士的學術素養。會場交流熱烈,直至下午方才結束。
明清史組由武漢大學黃聿龍博士、王新杰博士、中山大學顧浩博士、廈門大學王磊博士擔任主持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徐斌教授、吳兆豐老師擔任點評嘉賓。明清史組與會博士眾多,立足論壇“新史料與新史學”的主題,各從制度史、宗族史、社會史、鴉片貿易、婦女史、災害史的角度出發,充分利用文書、族譜、檔案、碑刻等材料進行發論,觀點層出不窮。同時,在師生和同伋友好交流中,深刻了歷史研究中必須注意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與會博士和旁聽的同學收獲頗豐。
中國近現代史組由北京大學李偉玉博士、復旦大學李輝博士、東北師范大學牛保秀博士擔任主持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李少軍教授、左松濤副教授、吳文浩老師擔任點評嘉賓。與會博士從微觀史、社會經濟史、女性史等角度對有關問題做了深入探析,博士研究生對史料做了充分解讀,發掘出許多精彩的角度,贏得了與會師生的廣泛認可。針對學術交流中的熱點話題,場內亦進行了熱情地交流,與會博士生、旁聽的校內外同學均表示裨益頗多。中國近現代史組的討論一直持續到下午近六點結束。
世界史組由南開大學曾紫來博士、西北大學任曉宇博士擔任主持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劉曉莉副教授、白春曉特聘副研究員擔任點評嘉賓。與會博士從全球史、性別史等視角出發帶來了七場精彩的報告,其選題新穎、層次分明,過程清晰,得到點評嘉賓的充分肯定,也引發了同學們對于史料運用等方面的激烈討論與思考。
為期一天的討論中,師生之間充分交流,同伋之間互相切磋,各位專家與博士秉持著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每篇論文都進行了客觀的學術評價和熱烈的學術討論。各位博士生或論證考釋,或信息拔梳,立足新史料的使用和新視角發現,結合學科動態,在前輩學者寬廣的學科視野基礎和自身獨特的學術關懷上,開展細致研究,關注新鮮問題,居于學術前沿,展示了相當的學術水準,經過交流,收獲頗豐。
10月25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劉永華教授以“賬簿與中國史研究”為題進行線上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歷史學院副院長楊國安教授主持,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楊華教授、謝國榮教授、徐斌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卜永堅副教授出席講座。劉永華教授從作為史料的“賬簿”談起,就賬簿的保存與收藏、含義、分類、基本特征進行講解,并以賬簿原圖為例,對賬簿釋讀的方法與問題進行介紹。此后,劉永華教授展示了賬簿研究與社會經濟史研究的密切關聯,從記賬制度研究、賬冊與王朝統治之間的關系、賬簿與長時段計量數據的研究、商業網絡方面的研究等方面進行講解,認為賬簿史料為基礎進行研究不僅可以補充純粹經濟分析的局限,還能輔助社會經濟史與文化史研究。最后,劉永華教授以自身研究的徽州排日賬研究為例,講解了賬簿史料的研究理路與歷史意義,展現了舊史料中解讀新歷史的可能性。
隨后,第七屆珞珈史學博士論壇閉幕式在線上舉行,由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謝國榮教授主持。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楊國安教授在閉幕式上宣布了優秀論文獲獎名單。
最后,謝國榮教授宣布珞珈史學博士論壇圓滿結束,并向與會專家學者和博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至此,武漢大學第七屆珞珈史學博士論壇落下了帷幕。武漢大學珞珈史學博士論壇迄今已舉辦七屆,始終堅持以“新史料與新史學”為主題,發掘史料、闡述新意,立足前史、開拓視野,希望為海內外博士生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共同進步的平臺。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屆珞珈史學博士論壇的召開!
(撰稿:朱釗沅、黃映清)